当地时间5月30日中午12时12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中国(江苏)第34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驻地的宁静。来自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的队员胡林义刚准备吃午饭,便接到来自科里的紧急呼叫:“一位子宫破裂孕妇情况危急,母子生命垂危!”没有片刻犹豫,她抓起白大褂冲向手术室,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营救就此展开。
抵达手术室时,产妇已因失血过多面色苍白,监测仪的警报声刺耳回响。胡林义迅速消毒、铺巾,刀尖划开腹腔的瞬间,在场医护人员倒吸一口冷气——子宫下段原手术瘢痕处已裂开5厘米豁口,胎儿部分肢体暴露在腹腔内,羊水混着鲜血汩汩涌出。“必须立刻取出胎儿!”胡林义果断决定。仅用时3分钟,新生儿被成功娩出,但微弱的啼哭声让所有人心头一紧:早产儿呼吸窘迫,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此时,提前守候在手术室的同样来自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于春琳医生立即接棒抢救。她站在操作台旁实施抢救,拍背,吸痰,复苏囊复苏,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随着新生儿肤色逐渐红润,当即转入儿科病房进一步救治。
与此同时,手术台上,胡林义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子宫破裂口渗血不止,她用可吸收缝线精准缝合,每一针都像在修补一件珍稀瓷器;助手们默契配合,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预防感染。当最后一针打结完毕,监测仪显示产妇血压逐步回升,子宫得以完整保留。这场持续1小时的手术,不仅挽救了两条生命,更守护了一个家庭的完整。
术后,胡林义守在病床前密切观察,直到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才离开。胡林义和于春琳端起早已凉透的午餐,相视一笑:“今天这顿饭,吃得值!”“在这里,每一台手术都是硬仗,但我们不能退。”胡林义说。于春琳则指着病房里蹒跚学步的当地孩童笑道:“看,他们都是中非友谊的见证。”
在非洲大陆的星空下,中国医生们用双手托起希望,以仁心架起桥梁,让“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在异国他乡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